高遠端著酒杯抿了一口,一抹嘴說道:“完全不具備那個條件,你像奧斯卡、柏林、戛納、威尼斯這類國際級電影節,啥時候邀請過中國影片參與過?
我說句大實話吧,歐美資本主義國家舉辦的電影盛會,特別排斥社會主義陣營拍攝制作的影片。
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只是咱們比較特殊罷了。
像蘇聯、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制作的影片,受歡迎程度還是很高的。
主要是影片類型決定了電影節官方的態度。”
葛老爺子皺著眉說道:“我能明白小遠子這番話的潛臺詞,咱們國家的電影以對外輸出意識形態為主,動不動就給外國人講深刻的大道理,但西方人的思想大多是開放的。
你跟他講道理,他跟你講自由,咱們又沒辦法跟他講自由,拍攝制作的片子不受待見也就無可厚非了。
但是,你這是部武打片啊,李小龍都能在美國開宗立派,你為什么不能嘗試著去美帝闖闖看呢?”
“情況完全不一樣啊大爺,首先說,李小龍是美籍華人,在美國人眼里,他功夫再好那也是自己人。其次,他的功夫片恰巧出現在一個合適的時機里面,您想想看,那時候的好萊塢都是些什么片子?
要么是《星球大戰》《粉身碎骨》《教父》系列這種功夫片。
要么是《發條橙》《飛越瘋人院》《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類搞笑、劇情片。
搞笑劇情片咱就不提了,單說功夫片,美國人拍的功夫片,能看么?
這時候的李小龍橫空出世,讓美國人眼睛一亮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這種新鮮感一過去,您還覺得我這《太極》在美國有市場嗎?”
高遠掰開了揉碎了給大家分析了一遍。
“也許美國觀眾都是大傻帽兒呢。”葛優蔫不出溜說了這么一句。
梁曉聲說道:“美國的觀眾朋友們只會比咱們的欣賞水平高,你也不想想,人家的電影工業發展多少年了,咱們才幾個年頭兒啊?”
葛優點點頭,道:“倒也是。”
高遠說道:“所以嘍,我的意思是,《太極》這部片子只在亞洲各國轉悠,就夠我們掙到足夠多的外匯了。
尤其是日本市場,他們很吃這種類型的電影。
香港的成龍,一部片子在日本都能賣19億日元,咱們內地的李連杰不比他差到哪里去吧,賣個20億日元很困難嗎?
我相信,只要先打開亞洲市場,把亞洲市場玩兒明白了,我們將來早晚會走向歐美市場。”
葛優又問道:“19億日元相當于多少人民幣啊?”
高遠瞪著他,說道:“我又不是學經濟學的,我上哪兒知道去。”
李晨聲說道:“這個我倒是知道一些,100日元大概兌換人民幣7毛1分錢,你就算吧。”
葛優掰了半天手指頭也沒掰明白,只是說:“那也不老少了。”
老廠長說道:“是不老少,那就按照你說的辦,先把你這部《太極》在亞洲市場里賣一賣。不過這事兒還得麻煩傅奇同志兩口子啊,他們有發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