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倆走進商店。
高遠一瞧,面積不小,百十平左右的樣子,屋子里擺放在一溜玻璃柜臺,柜臺后面是貨架。
貨架上琳瑯滿目。
什么二手電視機、收音機、電風扇之類的家用電器。
柜臺里放著各種手表,國產的、瑞士的、德國的,男款的、女款的。
靠西墻那個區(qū)域里,全是古玩字畫,各種瓶子罐子造型獨特,異常精美。
甚至還有成套的蛐蛐罐。
讓高遠大開眼界。
商店中間擺放著古家具,黃花梨的、紫檀的。
高遠也不懂,更沒打算搞收藏。
不過話說回來,這年月搞收藏撿漏還真是個好時候。
馬未都不就憑借精準的眼光和過人的膽識發(fā)家致富了么。
還有女長老,整車整車地往香港倒騰紫檀家具,賺得盆滿缽滿,連體型都很豐滿。
也不知道第三代唐長老壓上去是個啥感覺?
雖說這是個撿漏的好年代,買到一件好玩意兒可以傳家,但對于超出自己認知范圍內的事物,高遠向來敬而遠之。
別眼熱馬未都、女長老,人家那都是實打實有真本事的。
但是你同時也得知道,在這個年代里打眼、被坑的人照樣不在少數。
高遠姐弟倆挨個柜臺轉了一圈,倒是看到一臺相機,還是1923年出廠的徠卡1a型照相機,就是外面帶個棕色皮套的那種,但它太古老了。
鏡頭膠圈和快門,包括過片扳手像密碼鎖一樣,根本就不能用了。
高遠只想買一臺國產的海鷗或者友誼,問了售貨員。
售貨員眼皮子都不帶抬一下的,張嘴扔出來兩個字兒:“沒有!”
姐弟倆苦笑一聲便死心了,一起往出走。
買不到怎么辦?
也不是沒有辦法,可以租。
廣場上就有租售相機的攤位。
高遠租了一臺,買了個膠卷,先給姐姐咔嚓了幾張,又在附近轉悠起來。
城門樓子、廣場、紀念碑、大會堂、紀念堂、街道、蹬著自行車的行人,拍了個一溜夠。
他神奇的發(fā)現,廣場上居然有人在擺茶攤兒賣大碗茶。
一看就知道是返城的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