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認為也沒有正確與錯誤之分,表演方式也沒有一套既定標準。
但是,作為一名演員,起碼要做到吐字清晰,有起伏波動;情緒轉換要貼合劇情發展,不能生硬。
這只是一個及格表現,是評判一個演員的基礎標準,達到了,才能被稱之為‘演員’。”
說到這里,見大家均面帶微笑點著頭,他笑了笑,繼續發表他的長篇大論:“當你達到演員的基礎標準后,該怎么進步呢?
我說一點我自己的理解吧,在我看來,其實不復雜,想要往前邁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就三樣:情感、技術+自身體悟。
上課時我聽樂黛云先生講過,前兩樣在西方電影界非常流行,被視為一名演員是否成熟,演技是否出色的衡量標準。
比如說什么表現派、體驗派、方法派等等。
挨個去講透徹的話,那咱今天這戲就甭拍了,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去北大二教三樓大教室聽樂黛云先生的《西方文學發展史》一課。”
這小子,還推銷起他家老師的課程來了。
大家發出一陣善意的笑聲。
高遠也嘿嘿嘿,“我說一下自身體悟吧,套用一句說書人的行話,在評書這個行當里,講究一個:有多大人情,說多大書。
放在影視劇表演中就是:有多大體悟,演多大角色。
這與人生閱歷密不可分,我說得更直白一點,到了陳老爺子、黃玲老師、劉釗老師這種境界的老戲骨,拿到一個角色,下意識地就會把這個人物拆解開來,去揣摩,去審視,然后進行重新塑造,讓其變成自己想要看到的人物。
這種經過重新捏合、塑造出來的角色,毫無疑問是超越了編劇預設的那個人物的,他的層次更高,人物形象也更加立體、飽滿。
實話說,咱們這些老戲骨,才是挑起中國電影脊梁的偉大功勛,是值得年輕演員學習的楷模。”
“小子,老戲骨這個詞兒用得可太貼切了。”陳老爺子稱贊了一句后,率先鼓起了掌。
接著,黃玲、劉釗、汪用桓、王好為、李晨聲等人紛紛鼓掌。
掌聲連接成一片。
高遠臉一紅,不好意思的雙手合十沖大家鞠躬致謝。
望著侃侃而談的高遠,李健群一時間失了神,瞬間感覺面前的藍銀不僅好看,還才華橫溢。
姐姐眼里都有小星星了。
她緩過神來后微笑著問道:“那,嘉奇今天表現得如此出色,是因為找到了正確的表演方法嗎?”
王好為今天一早就跟大家知會過了,在組里,大家一律稱呼對方劇中的名字,這是為了讓大家盡快培養感情。
我剛打瞌睡你就送枕頭,我謝謝你啊。
高遠深情望著她,笑道:“這么說也沒錯。昨天我跟嘉奇同志聊過了,他的特點就是蔫兒壞,抖機靈,明明文化水平有限,卻偏要裝文藝青年。
其實這個人物的特點蠻復雜的,以嘉奇同志現如今的演技,詮釋不出這么復雜的人物特征來,那怎么辦呢?
我就建議他,不要老想著‘演’胡嘉奇,你就把自己當成胡嘉奇,你平時怎么表達,在劇中就怎么表達。
因為我覺得,角色是客觀創作出來的,表演卻能發揮主觀作用。
嗯……怎么說呢?
只要不超出人物范疇,你的表演就是成功的。
今天看來,胡嘉奇同志表現得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