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暮云在謀劃水淹折蘭王大營的時候,自然先是讓斥候營進行充分的考察,同時還詢問了不少蔚州籍的士兵。
確保人為弄出來的洪水能淹沒折蘭王大營的時候,才決定用水攻的計劃。
折蘭王大營是這次洪水淹沒計劃的目標,而婁煩王的一萬大軍出現(xiàn),只是一個意外驚喜。
為了圍困蔚州,折蘭王在城外修筑了四座大營。
當(dāng)靠近折蘭王中軍大營的營帳得到通知,匆忙撤離的時候,另外三座大營還是慢了半拍。
洪水從一開始剛過腳踝一下子就到了小腿,然后齊腰。
呼喊聲,驚叫聲頓時起此彼伏。
北狄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輩子也就洗過兩次澡,他們對下水有著天然的恐懼。
當(dāng)水漲到他們腰間的時候,一個個早就心驚膽戰(zhàn)。
是在黑暗中,根本不知道往哪個方向去。
他們更多的是盲目跟隨著大部隊一起逃離。
一開始還牽著馬,帶著盔甲,武器以及口糧。
隨著水越漲越高,他們只能翻身上馬,騎在馬上。
可惜戰(zhàn)馬在黑暗中在齊馬肚子的水深中,也是漫無目的到處亂跑。
各千長說是組織人撤離,卻不知道往哪里撤。
有的找到了一塊高地,但洪水很快就漲了上來,他們只能越擠越小。
有的竟然逆著水流的方向走,結(jié)果走進了河水之中。
有的站立不穩(wěn),摔倒在河水之中,全身濕淋淋站起來,凍得瑟瑟發(fā)抖。
折蘭王這七千大軍,一萬多輔兵就這樣被洪水沖散得四分五裂。
比起婁煩王那邊,他們算是幸運,沒有多少士兵在睡夢中被水沖走,人馬在水中喪命的并不是很多。
但帳篷、糧草、牛羊、輜重等物資卻進了水,然后慢慢被水流帶走。
黑暗中,折蘭王被呼延牯等人保護著,騎在馬上在靠近蔚州城外的某處找到了一個土坡。
眾人將折蘭王推上了土坡的最高點。
撤離的過程中,折蘭王下半身已經(jīng)濕透。
昔日的大青山下奚川草原的雄主,此時顯得格外的落魄。
他們也算撤離快的,可是還是沒趕上洪水到來的速度。
茫茫黑暗中,呼喊聲、哀嚎聲、洪水的轟轟聲交織在一起。
雖然沒有飛狐口淹沒婁煩王那樣激烈,但同樣也是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