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渾身是血跑來,苦勸道,“我來斷后,你帶兵馬先撤回朔州城,我們還有卷土重來的機會!”
“是老夫大意輕敵,一意孤行,釀成大錯,讓上萬將士戰死沙場!老夫不走!”
范南一瞬間蒼老了許多,一臉倔強要與將士同生死。
這場大戰的失敗,他必須負責。
即使能活著回京師,他肯定會被彈劾,罷官,問罪,甚至砍頭。
“范統,你快帶老師走!”楊建急忙給范統示意。
范統等幾個侍衛生拉硬拽駕著范南離開。
見范南走了,楊建一臉悲壯,帶著僅剩的四百騎兵,轉身沖向韃子的騎兵。
然而,那也只是有去無回,很快就消失在韃子騎兵的浪濤之中。
折蘭王見大胤軍隊全線打崩,便帶著騎兵一路乘勝追殺,一直追到朔州城下才停了下來。
二萬三千大胤河東道主力,十二個折沖府的大軍,僅剩五千人逃回朔州,戰死、失蹤、逃跑的士兵,不計其數。
而那兩路伏兵,被韃子騎兵攔截,無法殺來與主力匯合,只能退回山中,繞道他處。
黑駝山一路撤向偏關,洪濤山一路撤向蔚州。
四千韃子騎兵,自然是不進山追擊,回來與折蘭王會師。
折蘭王留下二千兵馬繼續圍困武周城,其余七千兵馬將朔州團團包圍。
至此,大胤與北狄折蘭王這一場大戰,以大胤慘敗而告一段落。
此刻!
大青山下,一支長長的隊伍在快速行軍。
為首一名長相俊偉,劍眉星目的男子,神色凝重。
他的身邊,簇擁著十多名外面身穿便裝,里面卻是鐵甲的隨從。
緊隨其后,便是三百多名騎著戰馬的異族漢子。
這些異族漢子披著韃子的披甲和氈帽。
乍一看,還以為是三百披甲韃子的騎兵。
而在這些騎兵的后面,便是約莫一千六百多的大胤人。
他們步伐匆匆,風塵仆仆,背著草原上的冷風,快步向東南方向而行。
這一行,正是趙暮云那一什墩軍,四個納了投名狀投靠趙暮云的白家鏢師,桓那雪等三百烏丸騎兵,以及剛剛從韃子手中解救出來的一千六百大胤人。
這些被韃子抓來當奴隸的大胤人,大多都是家園被毀,舉目無親,孑身一人。
他們紛紛懇請趙暮云收留,帶他們回大胤境內。
而這一千六百大胤人中,竟然還有四五十人跟林豐一樣,也是云、勝、豐、銀這四個已經被韃子侵占后被俘虜的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