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試圖推行革新舉措,想要改變現狀,卻在現實的權謀爭斗中敗下陣來。”
“其實,他登基之后也做了一番事,一改洪武皇帝‘重典治國’的嚴苛作風,大力推行‘建文新政’。
在他的治理下,刑罰得以減輕,眾多無辜之人免受嚴苛律法的懲處;
冗官被裁汰,朝廷行政效率得以提升;
賦稅有所減免,百姓的生活壓力得到緩解;
同時,他寬刑省獄,讓整個國家的司法環境變得更加寬松。
他重用文臣,積極倡導文治,大力推行儒學,甚至試圖恢復周禮,推行稍有些不切實際的井田制。盡管這些舉措在現實中難以施行,但卻得到了天下眾多士子的推崇與贊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明朝文官體系的發展。”
朱元璋與朱標聽聞此言,皆是一臉愕然,眼中滿是驚訝,沒想到陳鋒對朱允炆的評價竟如此之高。
陳鋒見狀,微微一笑,解釋道:“這只是對他的正面評價,他的不足之處同樣不容忽視。”
聽聞此言,朱元璋與朱標同時松了一口氣,心中暗自慶幸,差點以為陳鋒是在故意捉弄他們。
陳鋒繼續說道:“然而,他在削藩策略上嚴重失當,所秉持的理想過于脫離實際,其施政舉措甚至有開歷史倒車的嫌疑。
他的政治手腕薄弱,對于穩固基礎權力一竅不通,不僅識人不明,還毫無主見,行事優柔寡斷,絲毫沒有一國之君應有的威嚴氣度。”
說罷,陳鋒聳了聳肩,總結道:“總的來說,朱允炆是一個心懷壯志、想法頗多且心地仁慈之人。
可惜,他將仁慈用錯了地方,那些美好的想法過于脫離實際,顯得空洞無物,難以真正落實到治國理政之中。
并且,他缺乏身為君王應有的強硬手腕與果敢魄力。
而陛下當初也高估了他的能力,以為留下的諸多力量足以讓朱允炆鎮壓一切反叛勢力。
可惜,朱允炆自身能力有限,終究無法肩負起守護江山社稷的重任。
燕王朱棣靖難成功,或許并非僅僅因為他野心勃勃,也不是他的能力有多么超凡絕倫,這或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同樣,朱允炆的失敗,并非源于他人格上的缺陷,而是能力不足所致,這也是歷史的無奈抉擇。
是以,總的來說,朱允炆是一個善良之人,卻并非一位合格的皇帝。”
朱元璋與朱標聽完這番評價,只覺、振聾發聵、如醍醐灌頂,內心受到極大震撼。
陳鋒的評價全面而深刻,從多個角度剖析了朱允炆這一人物,讓人找不出絲毫破綻,也為父子二人看待朱允炆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聽完這番話,朱允炆在他們心中似乎也不再那么令人失望與厭惡了。
朱元璋陷入了沉默,開始反思自己此前對朱允炆等人的態度是否過于片面?為何自己不能像陳鋒這般從多個角度全面地思考問題。
是啊,朱允炆雖然能力不足,但他骨子里確實是一個仁慈之人,否則也不會說出“莫使朕背負殺叔之名”這樣的話。
這句話雖然顯得有些虛偽、優柔寡斷,但也從側面反映出朱允炆的仁慈本性。
他或許不適合做皇帝,但不能否認他的善良本質。
至此,朱元璋不再提及讓朱標休妻之事,畢竟做出這樣的事,實在有違人倫綱常。
朱標也長舒一口氣,不管怎樣,多虧了陳鋒這番全面的評價,朱允炆雖然依舊難堪大任,但呂氏也因此得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