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陛下駕崩后的大明,貪官污吏之多,遠超其他朝代。
這大概就是被陛下的高壓政策壓抑太久,一旦失去約束,便徹底爆發了。
更要命的是,此舉加劇了明代官場的保守與恐懼文化,大大削弱了官員治理地方的能力。
‘不做不錯’的執政理念貫穿大明兩百多年,后世大明的滅亡,地方官員不作為難辭其咎!”
這番話可謂一針見血,幾乎直指朱元璋“空印案”決策與大明滅亡的間接關聯。
畢竟,朱元璋執政期間制定的諸多嚴苛死板的規章制度,早已為大明后期地方政務癱瘓埋下隱患。
若不是出現個張居正力挽狂瀾,大明或許早在萬歷年間就覆滅了。
而大明后期的政務腐敗程度,著實令人觸目驚心——由一位以嚴苛治吏著稱的開國皇帝建立的王朝,后期貪官污吏竟如此之多,實在令人唏噓。
朱元璋被陳鋒的話震得雙手微微顫抖,眼角扯了扯,不經意間咽了咽口水,語氣不自覺地緩和下來:“那依你之見,該如何處置?難道要放過那群欺君罔上的奸臣?”
雖說心中已然動搖,害怕留下諸多隱患,但他又實在不愿輕易放過那些人。
朱標一直懸著的心,此刻終于稍稍放下,長舒一口氣,心中對陳鋒的感激難以言表。
還得是陳鋒啊!
父皇既然這般問,此事便有轉機,那震驚朝野的“空印案”,或許真能就此避免。
想到此處,他也滿懷期待地看向陳鋒。
陳鋒也暗自松了口氣,看來朱元璋雖固執,但只要事關大明未來,便會保持清醒。
他當即開口:“臣并不反對陛下‘殺雞儆猴’,確實有些貪官罪大惡極,死有余辜。
但太子殿下說得對,涉案官員不可能全是貪官,其中必有被冤枉的清官。
所以,應當區分‘惡意貪污’與‘流程性違規’。
對惡意貪污者,嚴懲不貸;
對流程性違規者,以警告、罰俸、降職等方式處理即可。”
朱標興奮地拍手叫好:“妙啊!此計甚善!”
朱元璋沉思良久,終于緩緩點頭:“那就按你說的辦!”
陳鋒會心一笑,這場風波,總算暫時平息了。
…
可與此同時,朝野上下,皆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各部官員人心惶惶,人人自危,生怕此事波及他們。
而某些心思活泛之輩已經開始在思索如何從此次風波中獲得政治收益。
被革職在家閉門思過(實則軟禁)的胡惟庸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