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對嘛!”
“本官直說了,找你來,無非就是想偷個懶而已。
不過,本官雖然偷懶,但事情既然交給你們做,本官絕不會搶你們的功勞。
該是你們的,就是你們的,甚至陛下不給,本官也會幫你們去要!跟著本官老老實實干活,你該得的,一分都不會少!”
聽著胡大老爺這番毫不遮掩的“擺爛”之言,道衍沉默著點了點頭。
算了,不想了,反正已經上了賊船,跑不掉了,姑且信他一回吧。
看到最大的麻煩扔到了道衍身上,胡大老爺頓時覺得肩頭一松。
不過,還不能完全放松,這事兒還沒徹底搞定呢。
兩天后,胡大老爺再次帶著一批官員和學士,在文淵閣聚集。
就這樣,由道衍和尚負責監修,其他人負責搜集資料、編纂內容的《洪武大典》編修小組正式成立。
胡大老爺還特意請大家吃了一頓好的。
該有的福利待遇,胡大老爺可沒想著替老朱省。
而且,有些事兒老朱不方便出面,但太子朱標在士林中的名聲不錯,拉他過來正合適。
于是,胡惟庸毫不猶豫地把朱標從東宮叫了出來,讓他和眾官員、學士見了面。
這樣一來,老朱家能穩穩當當地“蹭”功勞,而那些“長工”們,也終于明白了自己是在為誰干活。
這不,大家的干勁兒都高漲了不少。
眼看著《洪武大典》的事兒已經安排妥當,胡大老爺轉頭去忙報刊的事兒了。
其實,大明的造紙和印刷技術都已經很成熟了。
在這個時代,書籍和紙張依然被視為神圣之物,但已不再像過去那樣被視為奢侈品。
胡大老爺如今并非要革新印刷技術,而是打算改變報紙的內容。
創辦報刊并非兒戲,不能隨意應付。
幸運的是,胡大老爺在禮部上下人脈廣泛,關系熟絡。
更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從老朱那里得到了“大明周報”的題字。
無論字跡如何,單憑這是上位親自題字,加上胡惟庸這位前任丞相親自操刀,誰會拒絕呢?正是這種認知,讓胡大老爺輕松地在禮部拉攏了一大批人。
畢竟,跟著胡大老爺做事,不僅俸祿照拿,還能額外獲得一份“獎金”。
雖然獎金數額不明,但既然胡大老爺特意提及,至少可以當作一種期待。
不久后,禮部官員們終于有機會聚在一起,討論這報紙究竟是個什么東西。
可以說,除了胡大老爺,其他人此時都是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