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技術是不是太好了點?要是現在拿出去,豈不是又得立下天大的功勞?
不行!暫時不能交出去!現在要是拿出來,麻煩可就大了。
他剛被人推上丞相位,無非是因為身邊沒幾個人能與他匹敵。
無論是能力、聲望、品級、威信還是資歷,能與他競爭的人寥寥無幾。
因此,丞相之位最終落在了他的頭上。
這要是自己突然又獻上一個大得朱元璋不得不賞的功績,那豈不是自找麻煩?朱元璋對功高蓋主的人可是一向防范有加,何況還有其他忌憚之處。
一想到要跟朱元璋斗智斗勇、你爭我奪,胡大老爺光是想想就感到心力交瘁。
與其現在獻出去被朱元璋折騰,還不如先藏在手里一兩年。
到時候再拿出來,也許就沒那么引人注目了,甚至還能為這驚人的技術找個更合理的出處。
想到這里,胡大老爺心中豁然開朗。
嗯,就這么決定了!現在不是出風頭的時候,傻子才會主動撞到朱元璋的槍口上。
與其跟朱元璋糾纏,不如去宛如、如詩那里放松一下!想到這兒,胡大老爺毫不猶豫地起身了。
花開堪折直須折?。?/p>
------------
人逢喜事精神爽。
雖然胡大老爺暫時不能把鋼鐵冶煉技術拿出來換好處,但反過來想,這東西始終都是自己的,又不會丟。
既然到手了,什么時候換好處,還不是自己說了算?更何況,終于把這個棘手的丞相位子甩給了下一位受害者,這才是最大的喜事。
娘的!天知道胡大老爺在突然得知自己被列入了丞相候選時,是何等的驚慌。
那簡直就像被告知朱元璋準備砍他腦袋一樣。
那種大禍臨頭的恐懼,誰懂?。∵@里面既有胡惟庸以往對朱元璋的固有印象,也有他來到大明后對這個時代的觀察和思考。
朱元璋,就是個權力動物。
他對百姓好,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出身草根,但另一方面是他清楚地認識到,只有百姓才能一個王朝。
他自己就是農民發家的,難道不懂嗎?在亂世中,全家餓死的情況下,拼命算什么?因此,朱元璋很清楚,百姓可以糊弄一時,但糊弄久了,百姓就不會再聽你的了。
生活已經艱難到無法繼續,其他的一切又有什么意義呢?
對朱元璋而言,善待百姓不過是洞察現實后維持大明統治的必要手段。
這樣的人,怎么可能因為一絲情誼或臉面就放過“功高震主”的胡惟庸?
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正因為有了如此清醒的認識,胡惟庸才明白。
一旦他登上丞相之位,那他的生命便已開始倒數。
用時尚的話來說,大明不允許這樣的人物存在。
正因如此,胡惟庸如今能逃脫劫難,才更令人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