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無論人們如何打聽,如今仍只聞其名,未見其人。
換句話說,對于這兩位曾在應天城掀起的大才子,人們至今只知其名,卻未曾有機會親眼目睹,更不知這二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而對此二人感興趣的,還不僅僅是應天城的平民百姓。
此時應天城的皇宮內,朱元璋正滿臉喜悅地閱讀著宋利剛剛呈上的《木蘭詞》,連連贊嘆。
“咱實在想不通,這些讀書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明明心思如此復雜,卻能用短短幾個字或一兩句話清楚表達!”
“咱雖讀書識字,但終究比不上那些正兒八經的文人啊!”
“宋利,你說是吧?”
一旁的宋利慣于保持低調,聽見朱元璋發問,急忙上前恭敬回答。
“回皇爺,奴婢以為,皇爺身份何等尊貴,何必與那些酸腐文人相提并論?”
“您隨手一寫便是金口玉言,何須在意他們的那些無病?”
“至于眼前這位寫下《木蘭詞》的,還有之前您同樣稱贊的《臨江仙》的作者,終究不還是皇爺您的臣子?”
“無論他們才華多高、文采多盛,最終還不是得為皇爺、為大明效力?”
“說得好!”
朱元璋為人坦率,聽了宋利這番言論,心中歡喜。
因為宋利這番話與其說是奉承,不如說是事實!
不管是過去神秘的陳近南,還是如今風頭正勁的,不都是今科舉子?
這些人必將入朝為他所用!
這樣的好事,怎能不讓人高興呢?
(本章完)
------------
胡府。
胡仁彬的慘叫聲一聲比一聲高,胡府上下的人們終于舒了一口氣。
“還是那熟悉的感覺,真是爽快!”
這幾天胡惟庸突然不在府上,大家都覺得有些不適應。
特別是那每天準時響起的慘叫聲突然消失后,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現在終于聽到動靜了,大家頓時覺得像是三伏天里被一桶涼水澆了個透心涼,別提多舒服了。
胡惟庸抽完胡仁彬,看著他齜牙咧嘴地跑向祠堂后,安慰了侄女胡馨月幾句,叔侄倆悠閑地喝了杯茶,聊了聊天才各自離開。
看著胡馨月離去的背影,胡惟庸滿意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