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覺得丟臉,他可不覺得。
他還巴不得讓文武百官都知道呢。
不然,他跟李善長的關系,還怎么斷?
現在好了,以后若是李善長出事了,但凡有人說自己跟李善長有關系或有牽連的,恐怕都不用胡惟庸開口,就會有人拿退婚一事來駁斥他了。
而情況,也正如胡惟庸所料。
文武百官如今可謂人人皆知。
甚至,那些看得更遠、腦子活絡的官員,基本上都能猜到,這里面十有有朱元璋的手筆。
不然,哪怕李善長當了丞相,也不會這么猖狂地直接上門退婚。
但無論眾人怎么想,終究也只能唏噓不已,覺得風水輪流轉這句話太過真實了。
當著胡惟庸的面,眾人是一句多余的話都不敢提的。
隨著府試的臨近,胡惟庸不得不重返禮部履職,這意味著他不得不頻繁與外界接觸。
因此,這次回到禮部,他的神情明顯不如以往那般和悅。
每日上衙時,他面容冷峻,下衙回府時亦是如此,仿佛對周遭的一切都心生不滿。
眾人對胡惟庸的現狀頗為理解,盡管私下難免議論紛紛。
“唉,胡大人心中不快,今日我去送參考試題時,向他問安,他竟一言不發,往日可不是這般態度!”
“哼,這不是明擺著的事嗎?誰家遇到這種事,心里能好受?這分明是瞧不起人。”
“嘖嘖,聽說胡大人府上的那位侄女雖非傾國傾城,卻也知書達理,不知我家犬子是否有幸……”
“呸,你怕是癡心妄想。”
“怎么就是癡心妄想了?退過婚的女子,便如剩飯一般,還能與從前相提并論?”
“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胡府何等門完)
------------
朱標,當朝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嫡長子,大明當朝太子、儲君。
這個名字,胡惟庸再熟悉不過了。
可以說,后世但凡看過幾本明初背景的,都能說出一堆有關朱標的事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