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縣試,連同府試、院試,合稱三試,也叫童子試。
通過這三場考試,便能成為童生。
只有成為童生,才能真正踏入科舉的大門。
否則,接下來的秀才鄉試、舉人會試和進士殿試,都毫無意義。
一次完整的科舉流程,從縣試開始,貫穿整個明朝。
無數寒門學子寒窗苦讀多年,就是為了在這場考試中脫穎而出,實現人生飛躍。
還有無數家庭,全指望家中有人能考取舉人。
畢竟,只有成為舉人,才能享受明朝給予讀書人的所有免稅待遇。
僅此一項政策,便足以讓一個家庭在當地脫穎而出,與尋常人家截然不同。
再加上日后還有授予官職的機會,就更不用說了。
這足以說明科舉的重要性。
然而,這樣的機會偏偏落到了胡惟庸這個看似懶散的人身上。
------------
剛開始的時候,胡惟庸其實還是有點忐忑的。
畢竟別人還在加班加點,而他卻能準時上下班,總覺得心里不太踏實。
不過,在禮部待了幾日后,他發現大家對此似乎都很滿意。
對禮部的人來說,科舉可是少有的完全由他們掌控的大事。
其中蘊藏的利益有多大?
其中可撈的好處有多少?
禮部上下都希望胡惟庸能清閑一些。
胡惟庸從來就沒懷疑過禮部的能力。
他知道,禮部處理這類事務早已駕輕就熟,根本不需要外人插手,他們自己就能辦好。
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身為名義上的主考官的胡惟庸,已經從悠閑地曬太陽、喝茶升級到帶著零食和點心,甚至擺起小桌邊吃邊玩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