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估算,能夠把單價控制在80萬東大幣之內。
換言之,這筆訂單,985廠的毛利潤是10倍!
比殲-7e的毛利潤可高多了!
至于配件彈藥,標準配備不值幾個錢,而人員培訓呢,在居民平均工資幾十塊錢的年月里,人工成本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雙方皆大歡喜。
李干著急,迪爾更著急。
于是,三天后設計方案出來后,迪爾和他的團隊只用了一天時間就完成了審查,次日,雙方立即草簽了協議,打了陪同的外事部門一個措手不及。
當遠在北方的一機廠得知迪爾這邊已經和985廠簽署了正式合同后,那個時候,預付款都到賬了!
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勢不可擋!
短短幾個月里,985廠連續拿下兩個億美元級別的出口訂單,震驚了全國,更讓最高統帥部興奮不已。
殲-7e訂單總價237億美元,59式坦克訂單總價176億美元,共計創匯413億美元。
這對急需外匯引進先進技術、工業裝備等高技術產品的東大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炭。
985廠的搶眼表現得到了最高統帥部的高度認可,而具體到個人,李干脫穎而出。
埃方穆罕默德、迪爾先后表態,他們代表團和李干之間的交流、談判最為順暢且愉快,表示希望繼續與李干為主的985廠開展交流、合作。
這樣一來,為了牢牢把握住這個重要用戶,最高統帥部決定,在以上兩個出口項目里,全部交由李干具體負責,其余各廠、其余人無條件配合。
鑒于李干是軍隊系統的人,最高統帥部成立了派駐在985廠里的臨時機構——軍用精密機械進出口技術辦公室,簡稱軍技辦,李干擔任主任。
這個臨時機構沒有行政級別,但是,因為是最高統帥部直接下轄的,因此地位在一定程度上與部委同等。
所有進出口的軍用精密機械,都需要經過軍技辦的技術審定評估,權力大得驚人!
而對李干來說,他那么多兼職里,唯一沒有工資發的恰恰是這個軍技辦主任……
至此,通過由外到內的倒推,李干基本完成了上下左右資源的撬動和整合。
那么問題來了,李干兩輩子都是和飛機打交道的,他是怎么懂坦克的呢?
原因很簡單,幾十年后,59式坦克還在使用,改進型已經改到字母不夠用的程度,是軍迷們眼中最經典的五對輪,被戲稱為59式殲星艦。
關于這款坦克的許多技術數據,其實早都半公開化了,技術發展路線更是唾手可得,更別說李干還有意識地學習內部資料。
埃陸軍提出的要求,除了自動滅火抑爆裝置,其他項目所需要用到的零部件,都是貨架產品,改進難度根本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正式合同簽訂后,李干也完成了985廠-一拖-71師修理所三家的牽線搭橋。
正準備挽起袖子猛干殲-7e試飛、59改研制、71型雷達研制的時候,一紙命令悄然來到了李干手里。
上級命令他率隊出國,負責對埃空軍飛行員進行培訓。
穆罕默德的那一句話客氣話,竟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