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公安城防固若金湯,然兵貴神速,萬不可因襄樊捷報而輕忽。
昔孫武言“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望君侯早做綢繆。
桓雖忝列江東軍伍,亦知將者需審時度勢。今孫劉雖盟,然時局詭譎,他日或有變數。
君侯若能縱橫捭闔,使荊襄防線滴水不漏,則此役定成萬世之功。
順頌戎安!
武衛都尉孫桓拜上
建安二十四年坤月】
孫桓寫完最后一筆,吹干墨跡,小心地將布帛卷好,心中暗道:
“關云長剛愎,但并非愚蠢。看到此信,結合他后方糜芳、士仁本就不可靠,應該能引起他的警惕吧?”
孫桓不指望這封信能保住荊州,他只希望這微弱的示警,能像黑暗中的一點火星,為那位威震華夏的武圣爭取到一線生機,讓對方能在敗局中覓得一條生路。
“孫孚!”
孫桓沉聲喚道。
“在!”
孫孚立刻上前。
孫桓將密封好的布帛鄭重地交到他手中,眼神銳利如刀:
“你親自挑選一名最信得過、身手最好、口風最嚴的親衛!找個萬無一失的機會,讓他脫離船隊,快馬加鞭,將此信送往襄樊前線關羽大營!務必親自交到關將軍本人手上!告訴他……”
孫桓頓了一下,壓低聲音。
“就說,此乃江東故人之警,望君侯珍重!切記,此事絕密,若有閃失,提頭來見!”
孫孚感受到布帛上傳遞來的沉重分量和孫桓話語中的肅殺之氣,心中一凜,知道此事非同小可,立刻抱拳:
“諾!屬下親自安排,絕無差錯!”
他接過布帛,轉身快步離去,身影迅速消失在昏暗的船艙通道中。
看著孫孚離開,孫桓心中稍定,但更大的憂慮隨即涌上。
信已送出,能否奏效,只能聽天由命。
而他自己呢?難道真要跟著呂蒙的船隊,去參與這場背刺盟友、注定被后人唾罵的白衣渡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