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徹也沒和他多說,甚至連見都沒見他。
只是把他請到大廳,然后放出小松,溫柔地對他喵喵叫了幾聲,老國王立刻就妥協了。
你無需多言,體重500斤、身長3米、世界最大的貓科動物、叢林之王東北虎自會為你發言!
通過里長制度,李徹將大部分權力還給了人民,進一步削弱了呂宋國王的統治力,同時也培養了一批親近自己的地方勢力。
百姓們也不傻,他們能分別出誰才是真正地對他們好。
相比于殘暴的佛郎機殖民者,和昏聵無能的呂宋國王,來自大慶的奉王才是百姓向往的統治者。
李徹的一系列改革看似溫和,實則是有些陰損,而且有著不小的隱患。
他用紅薯解決了島民們的溫飽問題,用學堂傳播了中華文化,用孔廟和媽祖廟重建了島民們的精神信仰,用里長制度削弱了呂宋國王的統治力。
呂宋的核心問題還是軍隊實力不夠強大,百姓沒有安全感,民族自信心嚴重受損。
一旦佛郎機人卷土重來,他們仍不敢反抗。
但,這已經是在短時間內,李徹能想到穩固統治的最好辦法了。
李徹深知,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他不是一個單純的征服者,而是一個真正的建設者。
他希望將呂宋島建設成為一個繁榮昌盛、文化昌明的樂土,成為奉國大航海航線的中轉站之一。
為此,他令張雋為呂宋提督,總領呂宋島的所有事務。
作為黎晟的副手,張雋有豐富的水戰經驗,行事也算得上穩重可靠。
就是在行政方面沒什么經驗,不過也無妨,等到回奉國后,李徹會派文官來接手呂宋政務。
至于傅諒、黎晟二人,李徹另有重用。
。。。。。。
一個月后。
日頭攀上樹梢,三十余戰船已在碼頭列陣。
水手們將浸透海水的草簾層層鋪進船艙,每層之間撒著呂宋特產的火山灰。
士兵們捧著帶泥的紅薯藤剛要登船,卻被李徹攔住:
“小心些,放在最下層風浪打不到的地方。“
士兵們齊聲應諾,李徹看向身后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