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國早就開始設計自己的船只,奈何李徹對這方面了解不多,只知道幾個經典的船型,還需和船匠們一點點推敲。
慶帝又問道:“可還有別的?”
李徹搖了搖頭:“這些就夠了。”
他本打算再管慶帝要些人口,但奉國剛剛占據契丹,自己的糧食都不太夠用了,短時間內養不起更多的人。
“朕曉得了。”慶帝微微頷首,看向一旁的李霖。
“朕回京之后,這北方邊疆之地就交給你們兩兄弟了。朕不管你們如何折騰,唯有一件事要記住,朕要一個強大、安穩的邊疆。”
李徹和李霖齊聲道:“兒臣領命!”
。。。。。。
回到朝陽城后,慶帝在城中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便啟程回京。
李霖雖有不舍,但也只能護送著慶帝去山海關。
出發之前,慶帝攜帶走了大量圖紙和書本,其中囊括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民生、工業技術。
除了火藥、冶煉的核心技術外,李徹幾乎毫無隱藏,全部交給了慶帝。
相信大慶得到了這些技術,很快便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畢竟大慶和奉國不同,奉國是從零到一,而大慶已經有了完整的行政機制,以慶帝的威望想要推廣這些東西并不困難。
他要做的事情需要放眼全世界,科學想要發展,就不能在思想上落后。
無論是大航海,還是科技革命,都需要強大的國力、民力支持。
光有關外之地難以支撐,必須調動全國之力,方有成功的機會。
慶帝走后第二天,李徹通過內閣決議后,在朝陽城府衙召見了越云、吉泰罕。
兩人在府衙和李徹商議了一上午,隨后拿著軍令興沖沖地往軍營而去。
李徹命兩人從各軍當中挑選精銳,再加上索倫三部的勇士,湊齊了八千精騎。
這把八千人皆是弓馬嫻熟的百戰之士,修整集訓半個月后,便開拔往草原而去。
李徹沒給越云他們配備火槍,只帶了手雷,因為這個時候草原降雨較多,沒有后勤支持的火槍并不比原始的弓箭好用。
八千人沒有輔兵,全是戰兵,每個人都武裝到牙齒,戰斗力拉滿。
他們將從上京城出發,直搗草原諸部的腹地,攪個天翻地覆,直至草原各族聞風喪膽,談奉軍色變為止。
越云出發后的第三天,一支車隊緩緩到了朝陽城腳下。
車隊的人不多,并沒引起太大注意,但李徹卻是親自去城門迎接。
只因車隊中有一個人,對奉國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戰略極為重要。
此人正是養傷歸來的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