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徹微微頷首:“好,去吧。”
立了軍令狀,王三春向李徹一拜,又向周圍拱了拱手,眾將自是一一出聲祝他凱旋。
隨后便大步流星向帳外走去。
王三春走后,李徹仍伏在沙盤上看地圖,一旁的李霖實在是忍不住了,小聲問道:“按照你那軍制,一個師有多少人?”
李徹頭也不回道:“一團一千多人,三團成旅。一旅三千多人,三旅成師。”
“一個師自然是一萬人。”
相比于后世的軍制,奉國的軍制會更加簡化一些,還有一部分本土化改動。
李霖頓時不解道:“我們尚有十余萬兵力,何必讓王三春只帶一萬人去打三萬人駐守的營地?”
李徹卻是微微一笑:“其他兵力自然有其他去處。”
李霖愕然道:“你什么意思?”
李徹依然笑著,只是笑容中多了幾分冷意:“契丹人率先犯我州府,不宣而戰,我自然要有大禮相送!”
李霖疑惑道:“你派王三春襲擊契丹前軍營地,不是已經送出‘大禮’了嗎?”
“那算什么大禮?!”李徹目露寒光,“我早就和耶律大賀說過,膽敢來犯,十倍償還!殺我百姓一人,便要死上十個契丹人!殺我將士一人,便要死上十個契丹士卒!”
“三萬人?不過是前菜而已!”
。。。。。。
一天后,契丹前軍大營。
王三春難得面露嚴肅之色,身后一萬寧古軍甲士整裝待命。
他知曉自己的本事,不擅長什么謀劃,也不擅長什么陣法。一萬甲士就這么堂堂正正地列隊前行,絲毫沒有隱藏蹤跡的意思。
契丹人警覺性很高,早有哨騎發現了寧古軍,此刻已有大批騎兵在營前列陣。
寧古軍是李徹嫡系中的嫡系,是奉軍中第一個成軍的軍隊,骨干力量皆是從關內就隨李徹出關的將士和朝陽城的百姓子弟。
雖然都是百戰之士,但卻不擅騎馬射箭,故而軍中只有幾百名騎兵,其余都是步兵。
雖然都是步兵,但奉軍走的一直是精兵路線,披甲率高得嚇人,寧古軍中又盡是精銳,精銳戰兵披甲執銳,便是對上了全員騎兵的契丹軍,也毫無懼意。
噠噠噠噠噠——
馬蹄聲如沉悶的雷聲,在寧古軍前方炸響。
王三春騎在馬上,見契丹騎兵鋪天蓋地地沖殺而來,也只是扯了扯嘴角不屑一笑,那張丑臉上猙獰的笑意猶如妖魔。
“列陣!”王三春高舉手中長刀,下達指令。
甲士們緩緩排開,寂靜無聲而又殺氣凜然。
一萬步兵對上三倍于他們的騎兵,大戰帷幕緩緩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