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出了這么大的事,守夜人自然不會放過。
當天晚上,在一處守夜人的秘密據(jù)點中,便有幾只白鴿掠起,向北方飛去。
。。。。。。
燕地,東平城外的一處荒山上,有白鴿落下。
一名老者快步上前,從地上抓起白鴿。
連風吹草動都會驚得飛起的白鴿,在此人手中竟是分外乖巧,不躲不避。
這老者是一名馴鴿人,是李徹從天牢中請來的奇人異士中的一員。
中國有著數(shù)千年養(yǎng)鴿歷史,早在商朝時期就出現(xiàn)了鴿子的相關(guān)考古物品,而那時的人只把鴿子當成美味佳肴享用。
直到唐朝,鴿子這種鳥類才被馴服成為‘信鳥’,飛鴿傳書也從此時始。
信鴿的選育非常重要,能否成為信鴿又和個體的性格、基因、身體素質(zhì)緊密相連。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對鴿子的訓練。
馴服鴿子成為信鴿的手段,往往都會作為家傳之秘傳承下去,馴鴿人這一職業(yè)也由此而生。
據(jù)說大唐名相張九齡家里就是個養(yǎng)鴿專業(yè)戶,張九齡就有訓練信鴿的能力,常靠鴿子與家中長輩通信。
這位老者同樣如此,他不僅僅會馴鴿,而且在帝都的馴鴿人之中,手藝數(shù)一數(shù)二。
也正是因為此等手段讓他造了橫禍,一名勛貴極其喜歡斗鴿。
老者馴養(yǎng)的鴿子各個身體強壯,不僅是優(yōu)秀的信鴿,還是一等的斗鴿。
那勛貴起了貪心,用了些見不得人的手段,將老者打入天牢,又霸占了他的鴿子。
李徹看到他的卷宗后,立刻想到可以將信鴿用于傳遞信息,簡直就是古代版的eail。
于是果斷將老者救出,并帶著他去了那勛貴家,要回了所有鴿子,并且狠狠地教訓了那勛貴一頓。
老者嗜鴿如命,自然感激涕零投效于李徹。
可惜的是,信鴿這東西局限性太大,它們的送信能力本質(zhì)上源于歸家的本能。
馴鴿人需要建立‘鴿巢’,而信鴿也只能往返于固定的鴿巢之間,不可能將信送到陌生的地點。
不過對李徹來說也勉強夠用了,首先在帝都的守夜人處建立第一個‘鴿巢’,如今又在燕地建立第二個,未來他還會將鴿巢建在奉國各城。
老者取下綁在信鴿腿上的小紙條,不敢多看一眼,忙不迭地往山后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