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早就發現了那批書籍的珍貴,能讓吐蕃少走數十、甚至上百年的彎路!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不惜冒著得罪慶帝大怒的風險,也要將四方館之事重提,以此獲得更多的好處。
慶帝的眼神變得愈加平靜,而平靜之中藏著的寒意,連最遲鈍的使臣都能看得出來。
周圍的禁軍將士默默將手伸向刀把,一眾武將也冷冷地看著使臣那邊。
使臣們也察覺到了氣氛不對,喊叫聲逐漸停止。
太子低眉順眼地站在龍椅之下,一眾藩王也都作壁上觀。
他們雖然都看李徹不爽,但也不會在這種時候落井下石。
當然,主要還是不敢。
就當殿內氣氛要降到冰點之時,一道聲音打破了平靜:
“父皇,兒臣有話要講!”
慶帝看向李徹,面色稍稍一松,聲音低沉:“說。”
李徹緩緩起身,走到大殿中央,直視一眾使臣。
幾名使臣只覺得撲面而來一陣寒意,下意識縮了縮脖子。
“此事因本王而起,諸位不就是要個說法嗎?”
李徹臉上閃過一絲冷笑:“好!本王給你們說法!”
“只是今日乃大慶的旦日大典,諸位在此時要說法,是不是太沒有禮數了?”
祿東贊沉吟片刻,緩緩開口道:“敢問奉王殿下何時能給我等一個答復?”
李徹淡然道:“大典之后。”
祿東贊深吸一口氣。
他也知道見好就收的道理,如今李徹的態度已經表明,大慶的君臣忍耐度已經達到了極限。
若是再逼下去,再惹得龍顏大怒,奉王那個瘋子發癲,怕是對自己、對吐蕃都沒什么好處。
“好,在下等著您的答復。”
此事翻篇,但氣氛已經被打破,大殿內再無推杯換盞的和諧氣氛。
李徹微微一笑,看向龍椅上的慶帝,微微躬身行禮:
“父皇,此等祥瑞之時,請允兒臣和皇兄皇弟們獻上賀禮。”
慶帝面色稍緩,微微頷首:“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