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禮’的存在,我們的民族就不會因國家的滅亡而滅亡,而是會一直繁榮昌盛下去。
李徹想到了什么,瞥向遠處的使臣方陣。
果然不出他所料,如果說在場的慶人感受到的是肅穆,是熱血,是民族自豪感!
那么這些外邦使臣的感受就截然相反了。
他們眼中滿是忌憚,有些人甚至已經打起了擺子。
這一刻,沒人想和這樣一個王朝為敵,一個強大的、有傳承的、有上天庇護的王朝為敵。
祭祀儀式漫長繁瑣,相當考驗參與者的體力和耐心。
好在李徹年輕力壯,又經過了一年的戰爭磨煉,并無任何不適。
武將們也能堅持,倒是一些缺乏鍛煉的文官搖搖欲墜,臉色有些蒼白。
李徹看向身旁,一眾皇子錦衣玉食,是最不能遭罪的。
其他藩王習過武,加上歲數比較大,還能堅持。
蜀王、小胖子周王、齊王、潭王年歲尚小,身子骨還沒長好,可就遭老罪嘍。
一個個晃晃悠悠,好似下一秒就能暈倒似的。
李徹默不作聲,向身側走了兩步,將最小的潭王拉住。
周圍官員的注意力都在祭臺之上,無人注意李徹。王爺們倒是看到了,但也都當做沒看見。
“六哥?”潭王的聲音有些虛弱,抬起頭瞪大眼睛看向李徹。
“坐一會兒吧,莫要強撐著。”李徹柔聲道。
潭王倔強地搖了搖頭:“我還能行,若是讓父皇看見了”
李徹開口打斷:“你躲在我身后,我替你擋著,沒事的,相信我。”
這都快一個時辰了,這么小的孩子哪能這么站著,容易留下毛病。
除了李霖外,潭王是眾兄弟中唯一對李徹表示過善意的藩王,李徹不介意對他好一些。
潭王到底是孩子,被李徹一勸,便不再堅持了。
眾藩王見到李徹撐開王袍,站得筆直,將幼弟護在身后,心中皆是有些復雜。
以老六的性格來說,此舉不像是弄虛作假。
雖然眾藩王幾乎都是李徹的政敵,是皇位的爭奪者,但他們也不得不承認,老六對身邊人是不錯的。
在老六未封王之時,性情還沒有大變,那時候的老六不管受到什么委屈,依然對身旁的皇兄皇弟愛護有加。
若非生在帝王之家,或許老六會是最受人喜愛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