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要把車床搞出來,哪怕是最簡易的機械車床,制作槍管也會變得容易得多。
“你們造出了幾把火繩槍?”李徹問道。
“造了幾十把,合格的只有二十把。”陳規(guī)如實回道。
“反倒是您提過的火門槍,制作簡單,對槍管的要求也不高,已經(jīng)可以量產(chǎn)了。”
火門槍就是中國的火銃經(jīng)過絲綢之路傳到西方,在歐洲得到了升級。
那東西沒有扳機,不能瞄準,氣密性差,就是一根手柄連著鐵管,看起來更像是手炮。
但優(yōu)點是造價低廉,最貴的就是一根金屬管,比弓和弩都便宜許多。
而且可以大規(guī)模使用,但凡是個智商正常的普通人,擺弄個幾個小時,也能流暢射擊了。
“走,帶我去看看!”
陳規(guī)領命,快步帶著李徹來到生產(chǎn)車間。
外面冰天雪地,車間內(nèi)溫度卻很高,耳邊叮叮當當?shù)拇蜩F聲不絕于耳。
工匠們都打著赤膊,將精鐵卷成一大一小兩根鐵皮,再把鐵皮卷在鐵棍上反復鍛打,直到鍛打成一根粗糙的鐵管。
另有工匠拿著粗糙的鐵管,進行鉆孔處理,去除內(nèi)部的毛刺。
李徹看了半天,微微嘆息一聲。
以現(xiàn)代人的眼光看,古代工人的工匠精神,著實令人欽佩。
反復機械性地重復一個動作,一做就是十天半個月,只為了打造出一個合格的零部件,其中的枯燥和乏味可想而知。
不枉費自己提升工人地位和待遇,這都是人家應得的。
“殿下,槍放在這邊。”
陳規(guī)帶著李徹去了一個空曠的大房間。
房間邊緣的架子上,整齊地擺放著一排火門槍,粗略看過去至少有上百把。
房間中間擺放著一個木樁,上面披著一件奉軍的制式鎧甲。
李徹勾了勾手,自有人拿起一把火門槍,遞到他手中。
果然和前世自己在書上看到的火門槍模樣差不多,就是一根木棍上面插著一個鐵管,發(fā)射管的下端有一火門,用來點燃火藥。
“拿火折子來。”李徹饒有興致地說道。
陳規(guī)嚇了一跳,連忙勸阻道:“殿下萬萬不可!這火門槍雖說制作簡單,但氣密性不好,極容易炸膛。”
“您又手法生疏,萬一不小心傷到了自己,同僚們不得生吃了臣?還是讓熟練的工匠來演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