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兒爭氣,在工廠都是那個什么來著”
李徹笑著在一旁補了一句:“生產(chǎn)標(biāo)兵!”
“啊對對對,生產(chǎn)標(biāo)兵!還有獎金哩!她一個女娃娃,反倒是家中賺的最多的,上個月拿回家二兩銀子!”
“小女兒在家,也能接點女紅,一個月掙四五百文貼補家用。”
“我們老兩口就享福了,平日里除了在田里忙活忙活,其他什么事都不用操心。”
陶潛在心底默默計算:
一兩半、一兩半、二兩、八百文、五百文
這一家子,一個月的收入竟是有六兩之多!這還不算秋收后賣莊稼的收入。
要知道,在帝都的普通三口之家,每個月的花銷也不過二兩而已。
那可是物價奇高的帝都!
朝陽城的一個普通家庭,竟是有了等同于帝都的收入水平。
陶潛瞠目結(jié)舌,看向李徹:“殿下是如何做到的?”
李徹笑著說道:“沒什么復(fù)雜的,只是將百姓的勞動力從田地中解放出來而已。”
“關(guān)外氣候寒冷,莊稼一年只有一熟,這本是不利于民生的缺點,但也給了百姓們更多的空閑時間。”
“我要做的,只是給百姓們提供足夠的空閑崗位,讓他們在農(nóng)閑之時,也能掙到錢貼補家用。”
“朝陽城的物價不算高,一個三口之家若是一個月能賺到二兩銀子,他們至少能攢下一半的錢。”
陶潛聽罷,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如此厚待百姓,李徹所做的一切已經(jīng)不是藏富于民了,而是讓富于民了。
他幾乎放棄了所有收攏財富的手段,讓所有利益都流向百姓那邊。
“我聽聞殿下還免了百姓三年的稅賦?”陶潛又問道,“殿下如此,百姓的確過上好日子了,但奉國花銷之巨大,靠什么彌補呢?”
李徹?fù)u了搖頭:“本王免的是農(nóng)稅,未來的奉國會征收商稅,商稅才是大頭。”
“至于現(xiàn)在嘛”
李徹咧了咧嘴,露出兩行白牙:
“的確沒什么收入來源,全靠從父皇那里要,或是從高麗、契丹那里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