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會之左右看了一眼,咬牙出列道:“臣以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奉國也是大慶之領土,奉王更是陛下之子。”
“奉王所得之物,該當奉與朝廷,理應收歸國有,造福天下百姓。”
秦會之起了個頭,立刻有其他大臣出來站臺:
“秦大人所言極是!玻璃乃稀世珍品,若能廣泛生產,必將推動百業興旺。奉王雖為藩王,亦不過是朝廷一臣,豈能獨享此利”
“啟稟陛下,奉王掌握玻璃秘方,牟取暴利,臣以為此等利國利民之技術,不該由奉國獨占。”
“今年戶部入不敷出,奉王既然有了生財之道,合該為國分憂。”
眾臣群起而攻之,看似義正嚴詞,實則都是盯上了玻璃的巨大利益。
倒不是所有人都針對李徹,今年流年不利,各個部門都缺錢啊。
按照玻璃在北方的暢銷情況,肯定是個能快速回款的買賣,大家豈會不眼饞。
然而,此刻的李徹,已經不是半年前在朝廷毫無根基的李徹了。
卻見一人從隊列中走出,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以為不然。奉王鎮守邊疆,勞苦功高,若無軍費,何以御敵?玻璃配方既是奉王自行研制,朝廷豈可無故收繳,寒了邊疆將士之心?”
眾人定睛一看,正是當朝戶部侍郎桓責。
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右相霍韜之門徒。
霍韜已經和李徹綁定,他這個門徒自然也是天生的奉王黨。
“桓侍郎此言極是,奉王手握重兵,守衛東北門戶,若無充足財力,恐難保邊境安寧。玻璃之利,于國于民固然重要,但邊疆安定更為緊要,還請陛下三思。”
此人,兵部侍郎段毅。
他倒不是左相門徒,但卻是軍旅出身,親近武德充沛的藩王,算是燕王一黨。
秦會之聞言,眉頭緊鎖:“桓大人,段大人,莫非你等要置天下百姓于不顧,只為成全藩王之私利?”
未等桓、段二人反駁,又有一人站了出來。
“秦大人此言差矣。玻璃雖利,但邊疆安定乃國之根本。藩王若能以此解燃眉之急,朝廷何樂而不為?”
“況且,若配方收歸國有,生產分配之事亦需從長計議,豈可操之過急?”
此人,侍中楊儀。
此人身份不必多說,乃是前朝舊臣。
光是這一個身份,就足以讓他選擇倒向李徹的陣營。
朝堂之上,兩派意見相持不下,爭論聲此起彼伏,氣氛愈發緊張。
群臣這才發現,以霍韜為首的‘奉王黨’竟在短暫的時間內,發展成了規模,在朝堂上掌握了一定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