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帝點了點頭,本來問大臣們也只是走一下流程,賞賜昨日自己就想好了。
李徹在信中什么都要,但自己肯定不能什么都給,只能挑他最需要的。
為此,慶帝特意將奉國信使叫了上來,問他奉國缺什么。
信使早就得了李徹授意,自是往凄慘了說,什么百姓苦不堪言啊,蠻族時不時欺辱啊,兒童衣不附體、面有菜色啊。
但當(dāng)慶帝問他最需要什么時,這家伙竟然撓了撓后腦勺,跟慶帝說最缺人。
慶帝當(dāng)場就氣笑了,你奉國都吃不上飯了,還缺人?
不過慶帝也明白了,這老六八成是在向自己賣乖,奉國絕不至于他說的那么凄慘。
既然缺人,那就好辦了。
大慶近年流年不利,各地都有災(zāi)難,災(zāi)民安置是個大問題。
正好將災(zāi)民遷徙過去,解決了朝廷的難題,又幫了老六大忙。
“那好,朕決議,賞賜奉王祿米十萬石,銀萬兩,布匹、器皿、香料、工具、車馬若干。”
“奉國攻下兩城,卻無百姓耕種,遷北地流民、災(zāi)民、奴隸共五萬人,入奉國為民!”
“遷徙路途吃喝穿度,皆由當(dāng)?shù)乜たh負(fù)責(zé),直至出山海關(guān)交接。”
眾臣抬頭看了皇帝一眼,倒是沒人反對。
這金銀糧食都是添頭,其他的布匹之類的東西,說是若干,實際上路途艱難,也送不了多少。
倒是這五萬人口,可真是不少。
不過現(xiàn)在各地都在鬧災(zāi),安置難民的確是件難事。
卻是不知道那奉王能不能養(yǎng)活這么多人,別到時候人派去了,反倒把奉地拖垮了。
宣布了對李徹的封賞后,關(guān)于奉國的事情就告一段落了。
大慶君臣又商議了一些雜事,沒人再上奏,就準(zhǔn)備退朝了。
沒想到,慶帝卻開口了:“奉王給朕獻(xiàn)了一個配方,正是戰(zhàn)報上所講的黑火藥。”
此言一出,文臣沒什么興趣,武將卻都興奮了起來。
武將能做到有資格上朝會的地位,自然是對戰(zhàn)爭有嗅覺的。
這黑火藥戰(zhàn)績豪華,若非奉王吹噓,耶律大賀故意夸大,那很可能真是一種戰(zhàn)爭利器。
“朕,欲成立一司,名為火藥司,獨立于工部、兵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