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親信、近臣面前,向來都是以‘我’自稱。
這也是解明區(qū)區(qū)校尉軍職,連例會都不能參加,但其他人都愿意給他些面子的原因。
在護國軍中,和李徹最親近的就是解明了。
解明不遠連主將陳平之和副將解安都比不上。
“俺來給殿下介紹個人才?!苯饷骱┬χ呱锨?,“這是石勇,弓馬嫻熟,還讀過書,人老實腦袋活躍,去軍中定能幫上殿下的忙?!?/p>
李徹笑罵道:“好你個解明,倒是有些長進,也知道往我身邊塞人了?”
薦舉制作為古代的一種人事選拔制度,幾千年來都未曾完全斷絕。
除了因為中國講究人情世故的原因外,還因為這種制度的確有效。
舉薦的標準主要是德行、才能,而在書籍幾乎被世家大族壟斷的年代,人才也只會在這個階級出現(xiàn)。
所以,即便未來的寧古郡肯定也要用類似‘科舉’的考試制度,但在此之前,李徹也并不反對屬下推舉人才。
李徹對遠處的秋雯擺了擺手,示意她給兩人上茶。
隨后轉(zhuǎn)頭看向石勇,柔和道:“你叫石勇?”
石勇心中緊張,連忙下拜:“草民石勇,見過殿下。”
“不必多禮,既然能被解安這小子看中,說明你肯定有些本事。”李徹笑著說道,“而本王最喜歡的就是有本事的人?!?/p>
聽見李徹這么說,石勇心中稍定。
此刻的李徹仿佛又換了個人,溫柔可靠,毫無剛剛在大堂上咆哮的戾氣。
簡單問了石勇幾個問題,后者雖不算對答如流,但也算是言之有物。
一些復(fù)雜的問題,石勇不知道如何作答,便老老實實地承認自己不懂。
詢問過后,石勇不由得越來越緊張。
李徹問的軍事、民生問題還算簡單,但關(guān)于政治、歷史、地理等問題,他就完全不懂了。
正當石勇覺得自己回答的太差勁,殿下對自己的考核已經(jīng)失敗了之時。
李徹卻滿意地點了點頭:“頭腦清晰,思路敏捷,是個可造之材。關(guān)鍵是懂得‘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道理,這就難能可貴了?!?/p>
李徹看向一旁的解明:“你小子還真有點識人之明?!?/p>
解明只是摸頭傻笑。
李徹看向石勇,語氣中更加親切了幾分:“聽說你精通弓術(shù),本王也喜歡射箭,有空切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