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琉璃坊的二十三人,一天也就只能做三件琉璃杯子,而且質量一般。
除去失敗品,二十人日常也就六十幾件。
珠子的工藝簡單,但塑形速度慢,一顆就得半刻,一個時辰也就十六顆。
一天下來,一個人日產珠子在四十五顆到五十顆之間,三個人也就一百五十顆上下。
就算這樣,初始的琉璃坊一天也能產出八十兩。
唐儉還想再修建四個爐子,將工人提升到一百人,如此以來,日產四百兩的貨。
一個月就是一萬兩千多兩!
而他的成本,只有人工與煤炭以及一些助燃劑、著色劑!
主體石英砂,旁邊的河床一挖就有。
那些成本算上工人一家子的飯錢,也不過三千五百兩左右。
剩下的利潤與皇甫家四六分,他唐儉也能拿到五千多兩。
如今永江的麥子一斤十文錢,一石一兩二百文。
差不多一個月,他就能買五千石!
皇甫熒的嫁妝送了幾千畝,全部收割回來,運到竹院,也能剩六千石。
至于皇甫熒的千畝,唐儉不想動
庫存八千石,加上后續的琉璃坊賺,他完全可以實現自己的計劃!
這不過現在還不能立馬實現,只能等三個月后!
而是現在還是夏季,村落附近還是可以找到一些吃的糊口,餓不死人。
但到了冬季就不一樣了!
萬物凋零,能吃的也基本被他們前幾個月挖得差不多了!
到那個時候,他唐儉在站出來,借糧借種給他們,便成了他們心中的大善人。
唐儉與孤獨月隨后閑聊了一會兒,便與孤獨月告別。
離開后,唐儉便立刻返回了竹院,將琉璃坊擴建的事交給了皇甫熒與沈晴雪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