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無他,剛剛收到了賈三送來的信。
望著手下幕僚疑惑的眼神,宋叔文又恢復了往日儒雅的神態(tài)。
“方才小王收到一封密信,乃是四海鏢局送來的,信中言語近乎懇求。”
“大概是意思是,愿意歸順我們,但聽調不聽宣。”
“怎么樣,議一下吧!”
諸位幕僚不敢接話,上一位被綁在樹上,活活打死的同僚凄慘模樣猶在眼前。
沉默良久,終于有一個不怕死的開口說話。
“如果由他們來管理清河縣,我們可以省去不少力氣,可就怕與虎謀皮啊!”
宋叔文擔憂的就是這個,可信中已經表明,他們不入住清河。
只為了消除上一次的恩怨,愿意為他攻打慶陽,以此化干戈為玉帛。
這一點宋叔文沒說出來,因為他惦記慶陽很久了。
還有這次求援無果,他非常憤怒!
一介女流之輩,竟敢無視晉王的名頭,著實可恨。
另一位幕僚也開口說道:“張讓之言,純屬多慮。”
“以我觀之,若是王爺答應,此有四勝!”
宋叔文心頭一喜:“請先生速速道來。”
“非走投無路,誰也不愿意走上對抗官府的道路。”
“四海鏢局裝備精良,糧食來源穩(wěn)定。可解決城中缺糧的燃眉之急,此乃一勝!”
“小王爺麾下正缺一支前鋒隊伍。”
“這先鋒將軍的頭銜,何不就讓給那陸沉舟,以此約束與他。”
“若是此子腦生反骨,小王爺出兵平叛,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晉王多會責罰小王爺馭下無方,屆時剿滅澄清玉宇,清河百姓豈不歡欣鼓舞?”
“此乃二勝!”
此話一出,宋叔文頓覺可行。
“再說四海鏢局北靠慶陽,乃是清河的緩沖地帶。”
“如今陛下昏聵,駕崩之后諸侯并起,若是曹氏野心勃勃,欲圖來犯。”
“王爺不用調令,陸沉舟定會奮起反抗,此乃三勝!”